摘要:《少年文艺家》的诞生,肩负使命,让少年透过作品,与文艺建立一条互相滋养的通道。愿小小少年的文艺源泉都能有机会在现实生活映照、伸展,从而生出文艺召唤的力量,以蓬勃之势与盛世共荣!


安宁

我有一种想法,觉得唯一能使我们从对这个世界的嫌恶中解脱出来的,就是纵使世事纷乱,人们依然不断创造出来的美的事物。人们描摹的绘画,谱写的乐曲,编撰的书籍,和人们的生活。而其中最为丰饶的美,就是人们美丽的生活。那是完美的艺术杰作。

——毛姆《面纱》

文艺是什么?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它当然是广为人知的绘画、乐曲、书籍、电影……可越去探究它,越觉得自己小瞧了它、看浅了它。去看一个画展,画是挂在那里的窗户,窗后是高山、是荒漠、是流水、是星空,是画者的惆怅或热忱,但是,更是我走过的路和看过的书。

这么说好像还是有点儿不直接。

听一首歌,《父亲写的散文诗》。歌里唱的不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没有受过生活的苦,一直顺遂如意,如今也精神矍铄,生活富足。但我就是对这首歌产生了浓烈的共情,似乎看到了年轻的父亲为生活奋斗的模样,似乎看着他鲜衣怒马到满头白发,对于他终究会“老得像一张旧报纸”而深深恐惧。不同的生活经历完全不阻碍我因这首歌而泪流满面,即使身处闹市,即使路人诧异打量。

这是文艺“向外”的力量,以其自身的场能包裹、融合着受众,用它隐形的触手捕捉着同类的气息。人类的悲喜或许并不相通,但在某一个文艺作品中,我们时不时还是会看到一个令自己猝不及防的“我”,陌生、亲切、动人。

是的,文艺的作用首先不是提高人的鉴赏力或创造力,而是让人的心更柔软些,透过似乎最是阳春白雪的文艺作品,获取与人间烟火中的鸡毛蒜皮和解的力量,并用这力量滋养心和灵。

首刊在即,如海般的作品投稿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一篇叫做《暮时时光》的文章。单亲的小姑娘回忆她和母亲的最后一次见面,橘色的夕阳落下、昏暗的路灯刚刚亮起,她懵懵懂懂挥手和妈妈告别。文章的每一段,她都写道:“妈妈,我不怪你,我祝福你。”每一段的结尾都是这一句话……这也许不是一篇完美的文章,但我透过这篇作品看到了一个孩子利用文艺作品积极自救、拼尽全力和残酷生活和解的心。我很想抱抱这个故作坚强的孩子,但这时的拥抱一定不及文艺的力量更能支撑她,这是来自艺术品质内在的救赎,是文艺的“向内”的力量。

这种类似宗教中所讲的“内观”的力量,核聚变般热烈,浪打沙滩般朴素,春风化雨般沉默,水滴石穿般执着。

还收到很多书法作品。惊叹于89岁的孩子已经在写苏轼词,魏碑写得气韵浑然。孩子们从文艺学习中感受前人的人生积淀,咀嚼历史,进而壮其胆、强其骨、厚其力、生其势,立足于如此肥沃的文化土壤去扎根,根深叶茂,未来可期!

文艺是承托。回首后望,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无一例外地改变了人类的精神世界甚至是命运,诸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一系列图腾传奇,滋养着上下五千年炎黄子孙绵绵不息的繁衍之旅,将人们从苦难中托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所为之作也。这就是中国人“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的骨气,孵化于文艺的厚土,又继续振奋着后来人。

再说我们泱泱大国的自信,很大程度来自于后人一再仰叹的“盛唐气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盛唐气象首先是一种大胸襟、大格局、大气量想落天外,思接八荒“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志存高远、底气十足的自信,催促着人们开拓进取。

除了诗歌,其他的艺术形式名品也俯撷皆是!乐山大佛、敦煌千佛洞;太宗步辇图、送子天王图;楷书之欧体颜体,草书之颠张狂素,皆是双星对出,交相辉映。

唐之盛,有其历史趋势,有其文化精神,有其文艺境界。

祖国正在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文艺当先。人们越来越尊崇精神的力量,而精神的丰富来自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感悟。文艺是风,观风知世。有怎样的文艺,社会就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这就是“风”化。

《少年文艺家》的诞生,肩负使命,让少年透过作品,与文艺建立一条互相滋养的通道。愿小小少年的文艺源泉都能有机会在现实生活映照、伸展,从而生出文艺召唤的力量,以蓬勃之势与盛世共荣!

《少年文艺家》旨在于此,种子萌芽于此,阳光普照于此,雄鹰展翅于此,少年之文艺之路,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