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虞城县高级中学教师  张旭峰

1.png

原画呈现

 

郑板桥画竹,在师承自然的基础上,重视对传统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艺术基础,从直接移用,到借鉴化用,完成了从“眼中之竹”到“心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转化。“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标新立异的艺术风格,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感人情操。“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画竹技巧给我辈青年很好的启示。洞察构思胸有竹,精雕打磨铸未来。人生之路,应善于洞察“眼中之竹”,精心构思“胸中之竹”,精准呈现“手中之竹”!

善于洞察“眼中之竹”,从“具象”到“抽象”。

周国平说“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到本质。许多时候,我们的内在眼睛是关闭着的。”画竹如此,人生亦然。张伟丽从一个矿工的女儿、幼儿园老师、健身教练走到世界巅峰成为首位亚洲UFC冠军.她的逆袭故事精彩迷人。张伟丽自小在矿区长大,12岁时被送去武校学习散打,500多人的学校,只有二十多个女生。就在她满怀斗志地向更高赛事冲刺的时候,突发的伤病终止了所有美好的规划,也偷光了她人生的选择。家人劝她放弃,从容谋生。然而她洞察思索之后,就认定拳击台是她的“胸中之竹”,并为此艰辛北漂、枯寂训练,把肉体和精神锤炼到极限。最终她如愿走上UFC国际赛场,让“中国的张伟丽”扬名海外。球王梅西出身贫困,但热爱足球,就在他11岁踌躇满志时,被诊断为“侏儒症”的消息如晴空霹雳拦住了人生未来。但他坚定足球这个“胸中之竹”,一边训练,一边接受治疗。凭着顽强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最改变了自己的不幸命运,也成就了世界足坛的一个传说

精心构思“胸中之竹”,从“意旨”到“意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素为文人墨客赋诗作画的常用题材。宋代的大才子苏轼自诩为“竹痴”,既爱写竹,也爱画竹,经常以竹子为话题,与他的表兄文同进行交流。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苏轼也写到了画竹之法,指出“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著名舞蹈家邰丽华在很小的时候就因高烧而丧失了听力。在聋哑学校就读期间,她热爱上了舞蹈,梦想着成为一位优秀的舞蹈家。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便不断地为梦想拼搏,为梦想做充分的准备,她把自己幻想成一只旋转的陀螺,全身心投入到舞蹈事业中。她从生命的低谷到达事业的巅峰,她穿越荆棘,舞出强者的气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充分的准备成就了她完美的理想。

精准呈现“手中之竹”,从“心到”到“笔到”。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从“心到”到“笔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实践,方能水到渠成。陈忠实在“乡居得静”中创作出《白鹿原》,又在得奖之后,回到乡下,避开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力量,创作出更多的佳作;托尔斯泰静居波良纳乡间数十年,创作出文学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数十年如一日地积累与背诵由此打造出叶嘉莹先生对古典诗词的极高造诣;成千上万次的假设与实验作为积累实践,方有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领域的先锋地位,由此实现禾下乘凉梦。“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反观现实,许多人狭隘短视,急功近利,仅有“心到”,却无“笔到”。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时代的年轻人,欣逢盛世,当不负韶华,洞察构思胸有竹,精雕打磨铸未来。郑板桥画竹,从“眼中之竹”过渡到“胸中之竹”,再实现“手中之竹”。而我们亦当潜下心来,夯实基础,而不是好高骛远,一意孤行。去培养变化中亘古不变的稳定,从而达到梦中的千里之外。